{{exchange.chiyouhuobi}} = {{exchange.duihuanhuobi}}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新闻 > 内容

曾经“穷得只能吃海鲜”的京岛人如今如何?

2021-01-20 17:55:24   来源: 【字体:
       海风习习,椰树摇曳。冬日暖阳中,踏上中越边境的京族三岛,浓郁的滨海风情映入眼帘。

△ 东兴市京岛海滩风光。新华社记者吴思思/摄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人口2万多人,位于广西东兴市的京族三岛是京族主要聚居地,由(氵+万)尾、巫头和山心组成。漫步在这里的沿海公路上,一边是绵长开阔的金滩,一边是众多充满文艺气息的民宿,还有一些民宿正在建设。“90后”老板谭世军最近正忙着建设新的网红集装箱民宿,“计划今年6月对外营业。”
       谭世军一家三代“靠海吃海”,爷爷当年靠着一张竹排以出海打渔为生,头脑灵活的父亲建起了酒店和饭店,在沙滩上做起了摩托艇、沙地车等生意。2017年,谭世军辞去稳定的工作,接手家里的旅游事业。

△ 渔民在海上打渔。

       “这些年京岛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不少人是年年都来短住的‘候鸟’。”谭世军说。作为新一代的他不仅积极开发受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民宿,还引进了沙滩飞行等项目。“可玩的项目越丰富,游客才会越来越多。”

       旅游已经成为京岛的重要产业。结合京族特色和沿海优势,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村里近三分之二的人都在从事和旅游相关的工作。”(氵+万)尾村村支书武明志说。

       如今的京岛上处处可见漂亮别致的楼房,但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却是另一番景象。“穷得只能吃海鲜度日”——武明志的这句话并非戏言。

       由于人多地少、长期缺粮,打渔为生的京族人当年只能挑着辛辛苦苦得来的收获走上10来里路,到附近的镇上换粮食,一筐鱼虾只能换两筐木薯或玉米,吃大米更是奢望。武明志介绍,后来他们修筑堤坝填海造田,才有了口粮地,但产量少得可怜。

       改革开放以来,京族群众告别“以粮为纲”,因地制宜“两栖”多元发展,“靠海吃海”在盐碱地上建起现代化海洋牧场,“靠边吃边”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旅游产业更是如火如荼。目前京族三岛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9万元。

       在红火的旅游业之外,传统的渔业与文化也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山心村,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鱼露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 黄尚文在家中处理鱼露(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向志强/摄

       鱼露是京族人必备的年货。在村民黄尚文家的作坊里,一桶桶经过10个月发酵的鱼露正通过导管源源不断地流出,空气中散发着独特的香气。黄尚文从事鱼露制作20年,制法传统、口味纯正的鱼露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销路很好,不少老板都上门收购,我家还在防城港市开了两个专营店。”去年他家鱼露产量3万多斤,一年收入近20万元。
       近年来,京岛上的哈亭、京族文化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也逐渐健全完善。在京族传统节日“哈节”举办时,独特的祭祀仪式、美妙的独弦琴表演等文化活动   都会吸引众多游客。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虽然京岛旅游业受到较大影响,但这里的干部群众对于未来发展充满着期待。
       “困难只是暂时的,我对家乡的旅游发展充满信心,所以继续扩大投资。”谭世军说。
       “成立合作社对鱼露产品进行整体包装、打响品牌,还要开发体验海上拉网捕鱼等旅游项目。”山心村副主任刘业胜说。
       “东兴市已获批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随着基础设施等方面投入加大,我们有信心在全面小康方面先行一步。” “90后”的京族全国人大代表黄利婷说。
       ……
       面朝大海的京族,定会春暖花又开。
举报